本报记者李子莹纽约报道:庞大的「可负担健保法案」将对全国医疗健保行业带来深远影响,当中医疗保险和税务抵免与罚款,更与民众息息相关。监於众多亚太裔人士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未能及时了解资讯,白宫亚太裔事务处昨(23日)邀请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的三位华人代表,与全美多个华裔组织即时连线,就当前民众最关注的医改问题进行答疑。
此次中文会议是继韩文和越南语後,由白宫亚太裔事务处(TheWhiteHouseInitiativeonAsianAmericansandPacificIslanders)举办的第三场谷歌环聊。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家华人社区机构及华裔网民,就健保改革与医疗保险发问。
家庭成员移民身分不一和年收入不均的情况较为普遍,而购买保险所涉及的税务问题,则最为与会华人关心。
由於只有美国公民、合法永久居民和难民身分人士可受惠於此次医疗改革,对於关注改革的持签证留美人士,如学生、游客等,仍可透过学校和私人健保公司购买商业保险。而对於已经获得红蓝卡的退休长者,因已获联邦医疗保障,不受此次改革影响。
医改复杂加入仍懵懂
参加此次白宫会议的冯锦(JinFeng,音译)已经购买了健改保险,每月只需要支付约40元即可与儿子获得医疗保险。
不过,冯锦加入的这个健保计划的最高自付额上限是7000元,冯锦形容与没有医疗保险一样,求诊几乎都是自掏腰包。「我不明白,」冯锦说,「为什麽还叫可负担?」
究竟选择何种健保计划,或者自己究竟加入了何种健改医保,与会机构反映,许多华人都懵懂不知。据介绍,健改保险包括白金、黄金、银、铜和重大意外险种(Catastrophic)五种,每月保费依序递减,但自付额度和各项费用则依序递增,低於250%联邦低收入标准(FPL)的人士可获资助加入「减少分担费用银计划」。
其中,加入白金计划和收入低於100%-150%FPL的家庭,无需支付个人自付额(Deductible),而最高自付额(MaximumOutofPocketLimit)上限也只分别为2000元和1000元。健保业者表示,冯锦加入计划的自付额较铜计划的最高自付额6350元还高,或为重大意外险种。
就选择何种计划,联邦代表指,民众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。如果常常需要看医生和配药,应选择月费较高但自付额低的计划,如果年轻力壮同时望节省保费,则可选择月费低、自付额高的计划。
合法新移民背景审查遇阻
堪萨斯州华人联合会遇到案例,有年长的新移民抵美後至退休期间,工作缴税不足40个绩点,因而无法获得红蓝卡「PartB」部份补助,并有一名求助者在61岁半时失业,一直没有医疗保险。联邦代表张咏仪指出,上述情况可善用健保交易市场查询,申请人是否符合领取医疗补助,即白卡的资格。
多个机构反映,在帮助新移民购买医改保险时,于身分审查部份遇阻,以致无法完成网络申请步骤。
张咏仪形容这类情况不足为奇,主要是因为联邦政府透过第三方机构核查申请者身分,如果申请者是抵美不久的新移民,可能资料未被及时更新。遇到这种情况,申请人需填妥纸质表格後,在90天内寄送至所属地区的政府机构,即可由专人审查。而人力审查和网路申请获批後,一般需要15天左右的处理时间。
收入预算及税务备受关注
家庭成员移民身分不一和工作不稳定等因素,令不少有意购买医改保险的华人大为疑惑。东北医疗中心反映,有华人夫妇联名报税,但其中一人仍身在中国,不知应以何种收入和家庭情况购买医改保险。此外,也多见华人为自雇人士,工作收入不稳,难以预计年度收入,担心年初购买保险时申报的收入较来年初报税时低,而遭到国税局调查或罚款。
联邦代表指出,由於各州税法不一,民众在报税时可根据各州法例申报。此外,即使年收入不稳定,申请保险时也只需按当前收入和此前报税纪录作为依据,对来年报税将不会造成影响,国税局会再作综合计算。
联邦代表徐仲健提醒,民众不用过於担心收入和税务计算的问题,因为系统将会自动计算,是否符合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应交由系统决定,不要自行放弃获得廉价医疗保险的机会。尤其是部份州今年提高了白卡的收入标准,合资格的申请人或被直接转介申请白卡,而小商业者则有机会获得税务抵免。
此外,在网路申请的最後一步有「是否愿意以税收抵免(TaxCredit)来支付保费」的选项,联邦代表建议,民众可根据个人经济情况选择。
来源:星岛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