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程绍铭律师
我一向认为,无论在诉讼还是日常生活中,一个人一定要尽量避免使自己陷入于己不利的处境中。如果一个人已经陷入于己不利的境况,就需要想办法脱身。古人所说的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”中更深层的意思,就是一个人要想办法从一个于己不利的困境里脱离出来。
在研究怎么脱离一个于己不利的处境前,必须先研究这个人是怎么陷入于己不利的处境中去的。我将从“天、地、人”三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。
天,天时,指某一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点。大家都应该会同意,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不同,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。
(一)孟晚舟事件发生的两个时间点
孟晚舟事件发生的第一个时间点是中美正在进行贸易战,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围堵华为。虽然贸易战有所缓和,但目前为止,中美双方尚未达成最终协议。这一时间背景众所周知。然而,还有另外一个点,本人认为比第一个时间点更为重要,那就是美国正致力于通过制裁彻底搞垮伊朗。
1979年,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,伊朗学生攻占了美国大使馆,把在美国大使馆工作的外交人员劫为人质,这一历史事件震惊了全世界。当时美国执政的是卡特总统,卡特是一个非常软弱的总统,他仅仅实施了一个叫“鹰爪行动”的救援计划,而这一计划导致了美国六名军人死亡,两架直升飞机坠毁,丙炔最终以失败告终。如果换做今天,美国肯定会对伊朗进行军事报复。
因为卡特总统的软弱无能,加上当时美国经济发展迟滞,导致了卡特总统在竞选连任中败给了以强硬著称的里根总统。里根总统上台后,对伊朗展开了全面的经济制裁。与此同时,伊朗反美派上台,与美国针锋相对,美伊关系跌入深渊。伊朗不但极为仇视美国,也对美国在中东最好的盟友之一以色列嗤之以鼻。伊朗曾经声称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,并以“主权国家有权和平使用核能源”为由,开始大量的提炼浓缩铀。
美国和以色列当然不希望伊朗成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。所以,伊朗的核科学家一个又一个的莫名的死亡,伊朗用于提炼浓缩铀的核设备也因感染了病毒而莫名地
改变了运行速度。因为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,伊朗的经济一蹶不振,伊朗的货币也一再贬值,伊朗人民民不聊生。
伊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,经过多方的撮合,终于同美国在内的联合国安全理事国、德国、欧盟达成了《伊朗核协议》。很多专家认为,该协议至少让伊朗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往后倒退了20年。但是该协议并没有让伊朗停止研发和实验中远程导弹。
协议签署后,伊朗继续发展中远程导弹。伊朗的中远程导弹虽然还打不到美国,但是打到以色列绰绰有余。这让对以色列特别友好的特朗普大为不满,加之他认为《伊朗核协议》中美国让步太多,所以他决定单方面取消与伊朗签订核能协议,并决定重新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。孟晚舟案件正好发生在特朗普重新启动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之际。美国确实是在围堵华为,但是与美国想把伊朗政权推翻的战略目标比起来,搞垮伊朗对美国更为重要。如果华为真的有卖产品给伊朗,就触动了美国敏感的神经。
(二)把握战机胜过速战速决
孟晚舟案发生以来,大家都希望孟晚舟女士能尽快获得自由,希望案件能尽快结束。但是从“天时”这个变量的角度来说,快未必好,把握战机远比速战速决更为重要。很多事情在时机成熟时,便能够迎刃而解。但若时机不成熟,哪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,也可能没有任何结果,甚至适得其反。所以在处理孟晚舟案件的过程中,耐心等待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(三)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
孟晚舟事件源于美国认为孟晚舟其违反了美国的《出口管制法》和《贸易禁运法》。特朗普总统已经明确表态,他愿意把孟晚舟事件作为中美贸易谈判的筹码。既然是筹码,便有可谈的余地。如果美国方面主动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,那么所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下面就要看美国开出来的条件是什么。条件之一可能是要钱,更有可能是要求中国在对制裁伊朗方面给予更多协助。比如,中国同意不向伊朗出口高科技品,减少或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。美国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,估计不久就会知晓。
因此,从“天”的角度分析,孟晚舟案件发生在一个敏感时间,所以处理此案需要很大的耐心,也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。只有在满足这两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,才能找到最佳时机,让孟晚舟案件得到圆满解决。
原创稿件,未获许可不得转载,切勿侵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