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 内脏 以卤煮为代表的动物内脏,如猪肝、鸭血、牛肚、大肠、血之类的食物,也是一些外国人欣赏不了的。他们认为这些都太脏,不能吃。 和网友“@珵cici”一起上班的一个奥地利博士后酷爱中餐,但特别讨厌血。“有一次我和他说‘其实鸭血比猪血好吃’,结果他回答说,‘我活了三十多年,这是第一次有人告诉我一种血比另一种好吃’……”
5. 猪耳朵 老外简直不敢相信耳朵居然也能吃!他们不明白,耳朵没有肉,吃的点在哪儿;他们更恐慌的是,这种“形状太明确”的食物总让他们自我代入。吃猪耳朵的时候总感觉自己是食人狂。 小吃一条街 并不代表主流饮食文化 北京的王府井小吃一条街,是老外们既好奇、新鲜又有些害怕的地方。在那里,从烤麻雀串、炸蝉蛹、炒蚕蛹、全蛇各种吃法、炸蝗虫、烤海星到各类动物的鞭,你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食物,几乎是无奇不有。 不过,中国人认为这类小吃街并不代表中国的主流饮食文化,因为“没多少中国人会吃这些东西”,建议外国游客在中国最好避开小吃一条街,“不管从菜式,还是从口味,小吃街食物都不正宗不地道”。如果饮食算是国家软实力,中国在推广美食方面,显然做得远远不够。
中餐翻译很需要进步 对那些中国人有口皆碑的传统美食,抛开北京烤鸭、宫保鸡丁等耳熟能详的,一些老外抱怨:很多中国餐馆的服务和菜单都只提供中文,他们要么瞎点,要么对着菜单的图片认真揣摩、跟服务员比划,就算有英文版菜单也存在词不达意或骇人听闻的情况,比如“红烧狮子头”被直接译成“Red Burned Lion Head”(烧红了的狮子头),谁敢吃? 其他搞笑中餐翻译: “麻婆豆腐”被翻译成“麻脸的女人做的豆腐”(Bean curd made by a pock-marked woman); “蚂蚁上树”被翻译成“一堆在爬树的蚂蚁”(A pile of ants climbing the tree ) “四喜丸子”被翻译成“四个高兴的肉团”(Four glad meatballs); “童子鸡”,按照其意思的话——“还没有性生活的鸡”(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 ) 这样的菜名,怪不得要把老外们吓坏了。